正所谓“越努力越幸运”。6月11日上午,第三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进行到最后一天,伍舒芳展台前慢悠悠地走来一位非常特殊的客人——一位亲眼见过伍舒芳膏药店,并亲身使用过伍舒芳膏药的80岁老人。
只见老人远远地就看着“伍舒芳”三个大字,定定地站在那里,口中念念有词,若有所思,继而面露惊喜之色,快步走到展台前,兴奋地自言自语道:“伍舒芳,卖膏药的得嘛,好几十年没看到这个牌子了”!在场的几位工作人员一听,感觉老人很有来头,企业文化部经理谭强马上迎上前,亲切地问到:“老人家,你晓得这个牌子呀?”
老人家微笑着回答道:“当然晓得哟,大概70年前吧,我那时还是个小娃儿,有一次脚受伤了,就是贴伍舒芳的膏药贴好的,这件事情当时还很有些波折,所以我印象很深”。众人听完又惊又喜,便请老人慢慢讲述这段故事。
原来,老人名叫敖玉良,是土生土长的重庆市江北区廖家台人。大概十岁左右,腿部受了重伤,疼痛难忍,便去医院看病。用老人的话来说:“重庆大大小小的医院都走遍了,硬是没有治好”。当时经济条件也不好,于是琢磨着找一些中医土方进行治疗。那时骨科治疗方法并不标准,赤脚医生众多,但大多医术平平,一些江湖郎中往往聚集在较场口附近,通过舞刀弄枪、表演武术或杂技招揽观众,最后再销售各种所谓强身健体、治伤壮骨的“灵药”。敖玉良的父亲给他买过很多,都没有什么效果。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流动药摊到江北城卖药。药摊专卖膏药,生意兴隆,有人就劝敖玉良的父亲去看看,说不定能治好孩子的脚伤,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敖玉良的父亲去买了几贴膏药。老人回忆道:“膏药的名字现在已经记不准确了,只记得上面有“伍舒芳”三个字,是用黄色的纸包着,硬是有用,我大概贴了几张,就有明显好转,脚也没得那么痛了”。后来,流动药摊离开江北,敖玉良父亲便带着他按包装纸上写的地址找到位于渝中区太平门的伍舒芳膏药店去购买膏药,没过多久,就彻底治好了自己的脚伤。
“那个膏药店位置就在太平门附近,靠近大马路上,隔壁有个拐角拐进解放路,大概有现在三、四个门店的大小,两三层的楼房,在那个时代的重庆,算是非常气派的店铺了”。老人回忆起伍舒芳膏药店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
听老人讲完自己与伍舒芳的故事,众人很是感慨。
时光飞逝,沧海桑田。岁月如同翻腾的巨浪,冲刷走大河的泥沙,只有那些厚积薄发并受到老百姓真正喜爱的优质产品,才能像黄金,在历史的长河漫卷中沉淀下来,永不褪色,从而形成传承至今的老字号。
临走时,老人谢绝了工作人员赠送的几盒膏药,他说:“好的品牌就应该支持,我是伍舒芳的铁杆粉丝,送不送礼品我都要坚决支持她,如果有需要,我会主动去购买”。
过一会儿,老人又补充说:“其实我们应该感谢你们,把这么好的百年老字号品牌恢复起来了,把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传承下来了,让我们在有生之年还能见到记忆中的老字号品牌,你们很了不起,你们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说完,老人愉快地拿着一盒希尔安伍舒芳膏药合影留恋。
其实采访伍舒芳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一直以来都是谭经理的心愿,为此他做过多次计划和安排,但因为城市拆迁、原伍舒芳老店周边居民大多搬迁难以找寻、有的因为年岁已高已经去世等原因能采访到的人并不多。如今通过这次非遗及老字号博览会却意外偶遇了伍舒芳历史的见证者,并完成了采访,这让谭经理很是惊喜。或许这也算是本次展会上希尔安人的又一大意外收获吧。
企业文化部 王思亲